囊胚是胚胎體外培養的終末階段,它通常形成形成于卵子受精后的第 5-7 天。自然狀態下,人類胚胎以囊胚的形式植入母體。進行囊胚移植,能獲得較高的胚胎植入率。因此,進行囊胚培養、囊胚移植,始終是醫患雙方都感興趣的一個選擇。
一般說的囊胚培養,即延長胚胎培養時間,把不良、缺陷胚胎淘汰掉,選取優良胚胎,進行移植。囊胚著床能力,平均一顆可提高20%-30%,植入兩顆,著床懷孕率可提高四至五成。不過,“囊胎培育”需要新式的培養液、及純熟的胚胎培育技術,同時,還需要經驗豐富的醫療團隊。
卵子受精后,細胞很快分裂增殖,還會發生代謝轉換。受精第五天,胚胎將包含75~100個細胞,且容量不斷增加。此時,胚胎包括滋養外胚層、囊胚腔、及內細胞團。滋養外胚層,將形成胎盤、胎膜、及臍帶,而內細胞團將形成胎兒。
在生理狀態下,融合前的胚胎在輸卵管中發育,融合后的胚胎在宮腔中發育至著床,而輸卵管與子宮的環境有很大的差別,雖然人類子宮可以支持配子、原核期及卵裂期胚胎的發育,但自然正常情況下胚胎不可能在第4天以前到達子宮,所以,融合前將人類胚胎移植入子宮將使其面臨與正常情況下不同濃度的碳水化合物和氨基酸,胚胎必須調整自己以適應環境,這必將降低胚胎的活力。
控制性超促排卵導致在一個IVF周期中能得到數個胚胎,在進行胚胎移植前,無論是原核期、卵裂期還是囊胚期胚胎,都要根據一定的標準對胚胎進行選擇。8細胞期前的胚胎主要是母源性基因的表達,所以對原核期與卵裂期胚胎的評估更多的被認為是對卵子的評估,因此不可能從中選擇出具有最高發育潛能的胚胎。第3天的“優良胚胎”,有60%左右發育為囊胚,40%左右不能發育為囊胚,卵裂期的優良胚胎,有60%可能為非整倍體,而發育到囊胚的胚胎,非整倍體的率降為30%左右。所以,培養5-6天后,可更準確地選擇植入能力強的質量最好的胚胎。胚胎融合的意義還在于它表明第一代轉移性上皮的產生,在此之后胚胎能夠更好地調節其細胞內生理機能,提高了對PH的緩沖能力和對滲透壓的適應性,總之,融合后的胚胎能更好地耐受環境。
經過外源性促性腺激素刺激后的子宮環境與自然狀態不同,其對胚胎發育的支持不如自然情況。胚胎與這樣的環境接觸越長,越需要調整自身以適應環境并繼續發育,越需要適應環境,其活力越受影響,而囊胚移植使胚胎與超促排卵后的子宮環境接觸時間縮短;4-8細胞期的胚胎移植,是在取卵后的第2天或第3天進行。但事實上,此時的子宮環境尚未從先前促排卵藥的刺激中恢復,且孕激素的作用時間還不夠長,不利于胚胎的發育和著床,而在取卵后的第5天或第6天進行胚胎移植,子宮的接受度比較高;子宮腔內溫度比輸卵管內高,早期胚胎對溫度的調節功能較差,而囊胚期的胚胎對溫度的調節功能較好,因此在囊胚期時植回子宮,胚胎的存活率較高;而且隨黃體期的進展子宮的收縮逐漸減少,減少胚胎被排出的機會,有利于妊娠率的提高,考慮到子宮營養環境和子宮收縮活動減弱,子宮與囊胚有更好的同步性,能提供一個比輸卵管更適合的環境。
當需要對6-8細胞胚胎進行活檢作遺傳學分析時,囊胚培養技術使胚胎可以繼續培養而不需要冷凍,并在體外進行更多的篩選。另外,隨著熒光免疫技術的發展,PGD的時間將會縮短,最終可以直接從高度發育的囊胚中取出多個細胞進行染色,來檢查遺傳學異常,從而提高診斷的準確性。
在典型的非囊胚移植IVF周期中,通常在第2天或第3天移植。由于不能確定哪個胚胎更有潛力,所以通常需要移植多個胚胎以增加活產率,多胎妊娠發生率較高。囊胚的獲得使臨床醫師在進行移植時有更確定的選擇,由于囊胚的適應性與活力更強,也更容易著床,所以移植胚胎數目可以減少,通常只移植1-2個胚胎,可以降低多胎妊娠發生率。且隨著對胚胎評價標準的不斷完善,胚胎著床率會不斷提高,最終使單胚胎移植成為可能。
手機:17608915219電話:400-883-8283